荼蘼不争春,寂寞开最晚。

9.28.2012

卡夫卡之城















从柏林坐火车到捷克(Czech Republic)的布拉格(Prague)。甫下火车站,就遇到几个醉醺醺的人趋近,嚷嚷些什么,然后跌跌撞撞离去。对布拉格的印象一下子就打了折扣。那是一个周六晚。当晚住在一间餐厅的楼上,喧闹声到天亮才像鬼见不得光一样的消失。

在这里看到肥硕的无花果,吃一粒就很饱了。新鲜的无花果汁多、甜腻,不对我的口味。在布拉格吃的第一餐就是水果。

听到洪亮的钟声,那是在欧洲几个星期来熟悉的钟声。传统宗教已式微,众多大教堂(Cathedral)已停止崇拜,只充作旅游景点,但钟声依然敲响着……走进邻近的一个大教堂,门口有两个人在搬东西,面无表情。往里看,空旷的圣殿稀疏的坐着几位长者。

去老城。走一回查理大桥。很多街头艺人——或卖自己的创作、或画人像、或拉琴、或弹吉他唱歌、或表演舞蹈,水准都不赖。你若欣赏,可自由的给一些钱,类似我们以前常在街头上看到跑江湖卖膏药的,在表演功夫后,会绕场兜售他们的产品。另一个现象是有许多乞讨的人。德国一些地方也是。虽然不是很清楚行乞的是否当地人,毕竟欧洲联盟是那么的通行无阻。惊讶的是,这些人竟然会是跪着(不是只有东方人会下跪的吗?)乞讨,俯伏于地,静静的,可以纹风不动几个小时;前面放着纸杯或一顶帽子,等着路人投钱。

“洋人”都特爱狗,连行乞也带着。我在桥下等同行的人,看到一个年轻人带着一只狗跪在地上,他的狗挺会演戏,奄奄一息的躺着,眼睛吧嗒吧嗒的看人。不少路人怜惜的摸摸狗,然后投下硬币。肯定是同情狗多于同情主人。不久,年轻人拿了钱,拍一拍狗,狗霍地起身,伸个懒腰,随主人走了,许是换地盘去了。

桥上还有一处铁栏杆挂满了锁匙(两把钥匙扣在一起),那是情人锁或同心锁(电视剧里常有这样的情节——说是爱的见证,锁住爱情、锁住幸福、锁住爱人的心。)近看有一些居然被锯开了,是已分手情侣的杰作。无聊果不分东西方,总之,像李宗盛的歌:情爱里无智者。

图三是一种东欧传统面包,trdelnik。把面团卷在铁棍上,用炭火烤,边烤边转动。烤熟后沾上糖粉、肉桂粉,或涂上巧克力酱。外表看似酥脆,里面的口感倒像面包般软嫩。

在欧洲短短的几个星期,很多地方只不过雪泥鸿爪一掠而过。布拉格,卡夫卡之城,我们最后终究去不成卡夫卡纪念馆及其故居。

当然,大家都说布拉格美。我不知道,我只呆了两天。也是,一个地方不能呆太久,看多了就不觉得美了。